所有内容

菩萨戒本

《菩萨戒本》是大乘律藏中记载菩萨戒的条文,并说明戒相的典籍,也是菩萨学习戒律的唯一依据。在汉文、藏文大藏经中,均有《菩萨戒本》的译本,而汉文有前后所出不同的四种译本。一、《菩萨戒本》一卷,北凉昙无谶译..

四分律

《西分律》,亦称《昙无德律》(昙无德意译法藏或法密),原四十五卷,现行本六十卷,姚秦弘始十年(408)罽宾佛陀耶舍于长安中寺译。它是汉语系佛教僧尼奉行的一部广律。《四分律》因全部由四分构成而得名。初分为比丘..

僧祇律

《僧祇律》,具云《摩诃僧祇律》,即大众部所传的广律,四十卷,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。大众部戒律的传来,远在曹魏嘉平二年(250),时有中印度昙柯迦罗于洛阳白马寺译出《僧祇戒本》,并立羯磨受戒。晋咸康中(335..

十诵律

《十诵律》,六十一卷,后秦弘始六至七年(404~405)间,弗若多罗、鸠摩罗什共译。此律是古萨婆多部的广律,全书由十回诵出,故有此称。本律传译经过非常曲折。初,罽宾卑摩罗叉专精《十诵》,在龟兹(今新疆维吾尔自..

律经

《律经》共有二千七百颂,分为九卷,印度德光论师所造。作者德光论师,印度摩覩罗国人,约在六世纪时生于大婆罗门家。自幼善学一切明论,在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受具,又从世亲论师学习声闻乘三藏经典及诸大乘经论,通..

十地经论

《十地经论》,世亲造,内容是解释《华严经》中的《十地品》义。在中国有汉、藏两种文字译本。汉文译本作十二卷,由菩提流支、勒那摩提同译,佛陀扇多传语,于公元508年夏译出。藏文译本,由藏族译师智军、德积和印..

佛地经论

《佛地经论》七卷,亲光等菩萨造,唐代玄奘译。相传亲光是护法门人,丹珠尔收有戒贤造的《圣佛地经释》一部和本论基本部分相同。玄奘自贞观十九年(645)正月二十四日到长安以后,五月二日即开始翻译。初翻《大菩萨藏..

大智度论

《大智度论》一百卷,龙树造,姚秦弘始四年(402)夏,鸠摩罗什于长安逍遥园中西明阁上创译,至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乃讫(见《大智论记》和《开元释教录》)。此论是解释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(也称《大品般若》,即一再翻..

现观庄严论

《现观庄严论》,弥勒造。他著了五部论书,《现观庄严》就是其中的头一种。弥勒的书都由无著传述而流传,但这一部似乎流行比较迟,所以以翻译介绍弥勒、无著学说著称的玄奘法师,就没有提到它。《现观庄严论》是解释..

华严经疏钞

《华严经疏钞》八十卷,唐澄观撰。作者先于兴元元年到贞元三年间(784~787)撰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》(略称《大疏》)六十卷,解释唐译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文,后来又为弟子僧睿等百余人撰《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》(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