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高僧传
《大明高僧传》,简称《明高僧传》,八卷(清藏作六卷),明代释如惺撰。如惺号幻为,为天台宗真清的弟子,复从千松得禅师习禅宗,曾住天台山慈云寺及嘉兴楞严寺,除本传外,还有《得遇龙华修证忏仪》四卷,今存(见袁..
《大明高僧传》,简称《明高僧传》,八卷(清藏作六卷),明代释如惺撰。如惺号幻为,为天台宗真清的弟子,复从千松得禅师习禅宗,曾住天台山慈云寺及嘉兴楞严寺,除本传外,还有《得遇龙华修证忏仪》四卷,今存(见袁..
《比丘尼传》,略称《尼传》,四卷,有序。中国梁代宝唱撰,是晋、宋、齐、梁四朝著名的比丘尼六十五人的传记。宝唱约生於刘宋泰始元年(465)前后,吴郡人,十八岁从建初寺僧祐出家,住庄严寺,遍学经律。天监四年 (5..
《居士传》,五十六卷,清代彭际清编,收集从后汉到清康熙间在家奉佛的人士(限于男性)三百一十二人的传记,编成列传体裁的专传或合传五十五篇,乃是记载历代居士事迹比较完备的一部书。此书的编辑,是因为过去专载..
《历游天竺记传》,一称《法显传》,或称《佛国记》,一卷,晋法显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(416)撰。法显,平阳郡武阳(今山西省襄坵县)人,出家受戒后,常慨叹当时传译的律本不全,决心前往印度寻求。他于晋安帝隆安..
《大唐西域记》,简称《西域记》,亦称《西域行传》,十二卷,唐玄奘编译,辩机缀文。成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年 (646)。是一部记述当时唐朝迤西各国风土国情及佛教事项的史地书志。玄奘法师于唐贞观三年(629)秋间离..
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,二卷,是公元691年唐代高德义净在南海室利佛逝国(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)时的作品。书中记载玄奘西行回国(645)以后,到本书写出为止的四十六年中间,中国僧人和朝鲜、越南僧人以及中亚细亚..
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,简称《慈恩传》,十卷,唐慧立本,彦悰笺,成于武周垂拱四年(688)。本传详述唐玄奘法师一生事迹,为有关奘师传记作品中最详细的一书。题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,是因为奘师西游回国以后,曾..
《弘明集》十四卷,梁释僧佑(445~518)撰(僧祐行事见本书僧祐条)。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二所载僧祐自撰《弘明集》目录作十卷三十三篇,而现行本作十四卷五十八篇(包括书末附僧祐后序)。十卷所载都是梁以前的文章,后来..
《广弘明集》,三十卷,唐京兆西明寺释道宣撰。这是继承、并扩大梁僧祐《弘明集》而作的书。在《旧唐书经籍志》里,《广弘明集》虽与《弘明集》同列于丁部集录三类中的总集内,但它的体制和《弘明集》却稍有不同。《..
《集古今佛道论衡》四卷,唐代京兆西明寺释道宣撰。本书在《唐书经籍志》和《新唐书艺文志》均有记载。但《宋高僧传》卷十四《道宣传》反而漏列。本书系唐龙朔元年(661)于京师西明寺实录(据本书卷首序题下注),至麟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