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内容

明十二因缘之三道

忧悲苦聚,是为三世。合明十二因缘,是十二因缘,有三种道。一、烦恼道 二、业道 三、苦道是三道,更互为因缘。从无始已来,生死不绝,至于今身,若不修观智,未来流转,忧悲苦恼,无有边际。若修观智,则无明灭,乃..

约二世明十二因缘

四教仪云:次明二世十二因缘者,出大集经,佛为求辟支佛人说也。此十二因缘,现在有十,未来有二。一、现在十者: 一、无明 大集经云:何为观于无明?先观中阴,于父母所生贪爱心,爱因缘故。四大和合,精血二渧,合..

约一念明十二因缘

四教仪云:再次明一念十二因缘者,此但约现在随一念心起,即具足十二因缘。亦出大集经,为辟支佛人说此因缘也。经曰:一、因眼见色而生爱心,名为无明。二、为爱造业,名之为行。三、至心专念名识。四、识色共行,名..

十二因缘生灭二种观法

十二因缘有生灭二种观法:一、生观者 一、无明缘行二、行缘识三、识缘名色四、名色缘六入 五、六入缘触六、触缘受七、受缘爱 八、爱缘取 九、取缘有 十、有缘生十一、生缘老死二、灭观者 一、无明灭则行灭 二、行灭..

定学

小乘禅定,有与世间共者,有不与世间共者,分为三种:一者、世间禅 谓四禅、四等、四空、如前所明。二者、亦世间亦出世间禅 谓六妙门、十六特胜、通明观三种。利根依此发真断惑,钝根或亦随禅受生。故为亦世间亦出世..

六妙门

法界次第云:妙名涅槃,门名能通,修此六法,则能通至涅槃,故名六妙门。前三是定,后三是慧,定爱慧策,能发真明,出离生死。一、数息门 数息者,修行之人,调和气息,不涩不滑,安详徐数,从一至十,摄心在数,不..

十六特胜

十六特胜,亦名阿那波那念,此翻遣来遣去。言特胜者,从因缘得名。如外道等,并能修得四禅四空,而无对治观行,故不出生死。此十六法,有定有观,具足诸禅,能发无漏,故名特胜也。又十六法,对四念处,每念处有四法..

通明观

通者从初修习,即通观息、色、心三事。若观息时,即通照色心。若观色乃至心,亦如是也。明者此法明净,能开心眼,无诸闇蔽也。观一达三,彻见无碍,故名通明。又善修此禅,必发六通三明,故名通明。一、云何修习?行..

九想

禅波罗密门云:九想,谓佛为众生贪着世间五欲,以为美好,耽恋沉迷,轮回生死,无有出期。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,想念纯熟,心不分散。若得三昧成就,自然贪欲除灭,惑业消尽,得证道果。此之九种,虽是假想作观,..

八念

佛诸弟子,于闲静处,乃至山林旷野,善修不净等观。厌患其身,忽生惊怖,及为恶魔,作种种恶事,恼乱其心,忧惧转增。是故如来,为说八念法。若存心于此,恐怖即除也。一念佛、二念法、三念僧、四念戒、五念舍、六念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