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义乐
指涅槃之妙乐。第一义,即究竟、穷极、最高之真理、最高之境地。涅槃为一切烦恼灾患永尽之境地,超脱生死之苦难而住于寂静之大乐,此种妙乐为究竟而无可比拟者,故称第一义..
指涅槃之妙乐。第一义,即究竟、穷极、最高之真理、最高之境地。涅槃为一切烦恼灾患永尽之境地,超脱生死之苦难而住于寂静之大乐,此种妙乐为究竟而无可比拟者,故称第一义..
全一卷。元魏般若流支译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。本经系世尊以佛教之观点,为光明炬仙人解说众生自何处生、有关劫烧之火焰、众生前世与今世之关系、众生之意义等四项问题。[..
梵语paramārtha-?ūnyatā。十八空之一。指大乘至极之涅槃、诸法实相为空。又作胜义空、真实空。涅槃、诸法实相为第一义无上法,非常非灭,不受不着,其性自尔,本无今有..
梵语paramārtha-satya,巴利语paramattha-sacca。二谛之一。即最殊胜之第一真理。为“世俗谛”之对称。略称第一义。又称胜义谛、真谛、圣谛、涅槃、真如、实相、中道、法..
指第一义谛、向上门。于禅籍中,常用以表示超越言语思惟之究极境地。反之,如离脱第一义门之根本宗旨,则为向下门,称第二义门、第三义门,或称第二、第三。 p4760 ..
为释迦如来的别号之一。释迦为过去七佛之第七,又以具长生不老之德,故称第七仙。八十华严经卷十二(大一○·五八下):“如来于此四天下中,或名一切义成,或名圆满月,或..
(一)为“四分”之一。即唯识宗所说之心、心所法四种认识作用中之自证分。心、心所法之认识作用分为相分、见分、自证分、证自证分四种,自证分为识之自体,具有证知见分及证..
梵语trtīyadhyāna,巴利语 tatiya-jjhāna。新译作第三静虑。为四禅之第三。具有行舍、正念、正慧(又作正知)、受乐、心一境性等五支。于此禅定中,已离脱二禅之喜乐,..
为佛陀讲说华严经之时。华严宗依十地经论卷一所举(大二六·一二三中)“如是我闻:一时,婆伽婆成道未久,第二七日,在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,与大菩萨众俱”..
指密教修法之护摩坛、正觉坛等。“大坛”之对称。一般而言,两部大曼荼罗之供养坛称为大坛;相对于此,灌顶时之正觉坛(小坛)等称为第二坛。又修其他大法之本尊坛称为大坛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