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真
即发起自己本有之真性。楞严经卷九(大一九·一四七中):“汝等一人发真归元,此十方空皆悉销殒。” p5163
即发起自己本有之真性。楞严经卷九(大一九·一四七中):“汝等一人发真归元,此十方空皆悉销殒。” p5163
(一)凡二卷。天亲着,鸠摩罗什译。全称发菩提心经论。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。共分十二章。内容系就发菩提心而论,据大乘经论、小乘阿毗达磨论书,而详细注释、分类,并说明..
指物之初起。又作发处。或指激扬鼓动他人。注维摩诘经卷二(大三八·三四四上):“欲令其显维摩诘辩才殊胜,发起众会。”此外,发起信心之一念,称为一念发起。又引发佛说..
二序之一。为“证信序”之对称。在诸经序分中,仅记该经个别之发起缘由之序文,称为发起序,又称别序;而总通诸经之序文,称为证信序,又称通序。如于诸经之始,通常以“如..
指开端发起之众。听法四众之一。即能鉴知时机,发起集会,发起瑞相,发起问答等之众,称为发起众。如法华经之会座,由于舍利弗三请佛陀而发起法华经之说法。法华文句卷二下..
巴利名Patthāna-ppakarana。原称发趣大论(巴 Patthāna-mahāpakarana),或单作叉(巴 Patthāna)。本论详述“论本母”一二二门与二十四缘之关系,为锡兰分别上座部..
指释尊在娑婆世界发遣众生往生净土,而阿弥陀佛于净土招唤众生往生。略称遣唤。据善导观经疏散善义之二河譬所载,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,于中途忽见二河,南为火河,北..
谓显露表白所犯之过失而无所隐覆。天台四教仪(大四六·七七九上):“如是五逆十恶及余一切,随意发露,更不覆藏,毕故不造新;若如是则外障渐除,内观增明。” p5166 ..
发起誓愿之意。又作发大愿、发愿心、发志愿、发无上愿。总指发求佛果菩提之心(菩提心);别指完成净土,以救济众生之心(即誓愿)。盖菩萨所发之愿,有总愿、别愿、净土成..
十种发心之一。指众生于念念之间,欲得名闻四远,八方称扬,而内无实德,虚比圣贤;唯行谄诳,作下品十恶,以植三恶道之种子,称为发饿鬼心。 p5165 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