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词典

清藏

佛光大辞典

清代开版之大藏经。分有三种:(一)龙藏,清世宗雍正十三年(1735)敕刊于北京,于乾隆三年(1738)完成。系以明代北藏为底本,而有所增减。凡一六六二部,七一六八卷,始自..

清规

佛光大辞典

指禅宗寺院(丛林)组织规程及寺众(清众)日常生活之规则。即禅家僧堂关于大众行、住、坐、卧等威仪所定之僧制,为丛林众僧所必须遵守之仪则。清,为清净大海众之略称;规..

清觉

佛光大辞典

(1043~1121)宋代僧。洛阳登封人,俗姓孔。号本然。自幼习儒,二十七岁时,阅法华经,乃志求佛道,从汝州龙门山宝应寺海慧剃发。既而南游,参谒嘉州峨嵋山千岁和尚,后至..

清谈

佛光大辞典

指东汉末年至魏初之际,知识阶层所形成“藉谈辩而达治学、求理目的”之社会风气。此风盛行于魏、晋两朝(202~419)。清谈纯属哲学思辨之理趣范围,如人生论、宇宙论、本体..

清豁归山

佛光大辞典

禅宗公案名。宋代漳州保福院清豁禅师(?~972),自知临终时期,于入寂前,路过苎桥,曾遗偈言(大五一·三八四中):“世人休说路行难,鸟道羊肠咫尺间,珍重苎溪溪畔水..

清辨

佛光大辞典

梵名Bhāvaviveka,或Bhavya。音译婆毗吠伽、婆毗薛迦。又作清辩、明辩、分别明。为六世纪南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之论师。或以师为南方末利耶那国(梵 Malyara)之王族,或..

清斋

佛光大辞典

清净之持斋。斋,庄严洁净之意,尤指饮食、动作、思虑、意念而言。据释氏要览卷下载,民间有辰刻饮一杯水,终日不食之俗,称为清斋。又指茹素戒荤,或指净室之意。 p4675 ..

减劫

佛光大辞典

“增劫”之对称。即人寿每百年减一岁,由八万岁减至十岁所需之时间。佛教之世界观,认为以人间世界为中心之宇宙有成、住、坏、空四大劫,各大劫又由二十中劫所成。依小乘之..

减执

佛光大辞典

“增执”之对称。即妄执诸法为空无之见解。盖若自佛教中道之理观之,凡主张诸法为实有者,即称为增执,此乃因此类偏执多由于妄自增益诸法自身原本所具之意义价值,故视诸法..

减缘减行

佛光大辞典

指声闻之人于见道以前之中忍位,次第减所缘之观境与能缘之行相,而观四谛之理。小乘修道阶位上,忍位共分上、中、下三个阶段,在中忍位以十六行相观四谛,依此次第缩观之观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