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内容

十二有支还灭门

【十二有支还灭门】十二有支还灭门,是逆观十二因缘,有情生死还灭的因果、即解脱的因果。如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谓:‘若灭无明则行灭,行灭则识灭,识灭则名色灭,名色灭则六入灭,六入灭则触灭,触灭则受灭,受灭则..

十二处

【十二处】为蕴、处、界三科之一。指内六根加外六境,此又作十二入。处是‘托以生识’的意思,指六识是依托六根六尘而生的,亦即六根六尘是六识所生之处。十二处又称十二入者,入是‘涉入’的意思,谓根能涉尘,尘能..

十二类生

【十二类生】指众生依受生的差异,而有各种分类。例如九类生,即指胎、卵、湿、化等四生,再加上有色、无色、有想、无想、非有想非无想等五类;而于此九类中,除去非有想非无想,再加上非有色、非无色、非有想、非无..

十八不共佛法

【十八不共佛法】此为十八种不共通之法。即不共通于声闻、缘觉,唯佛与菩萨特有的十八种功德法。此十八不共佛法,为:一、诸佛身无失,二、诸佛口无失,三、诸佛念无失,四、诸佛无异想,五、诸佛无不定心,六。诸佛..

十八界

【十八界】为蕴、处、界三科之一。指在我人一身中,能依之识、所依之根与所缘之境等的十八种法。界为种类、种族之义。谓十八种类自性各别不同,故称十八界。即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根(能发生认识的功能),及..

【了】《成唯识论》卷二曰:‘了谓了别,即是行相。’何谓行相?以能缘之心,行履于所缘之境的作用,称为行相。此行相就是指心识四分中‘见分’的作用。..

了别境能变

【了别境能变】三能变识之一,又称第三能变,全称了别境能变,即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前六识。此六识具有明白了别粗显的对象——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境之作用,故称了别境能变。《唯识三十颂》曰:‘次第三..

了义

【了义】乃直接显了法义。与不了义合称二义。凡直接、完全显了述尽佛法道理之教,称为了义教,如诸大乘经说生死、涅槃无异者。宣说此道理的经典,称为了义经,为佛所说。而若顺应众生理解之程度,不直接显了义法,而..

人法二空

【人法二空】又称我法二空、生法二空。无人我的执著,以身为五蕴和合,实无常一主宰的我体,称为人空;无我法之执,以色等诸法亦归于空而无实性,称为法空。一般而言,小乘说一切有部主张‘我空法有’,故仅立我空,..

人法二执

【人法二执】人我执与法我执。即计著人之实有为人我执,计著法之实有为法我执,此与我法二执同一意义,全称人我执法我执,或生我执法我执。人我为法我之果,二乘人仅断果之人我,菩萨更断因之法我。见《成唯识论述记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