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内容

十地经论

【十地经论】印度瑜伽行学派的重要典籍,世亲论师著,凡十二卷,北魏菩提流支、勒那摩提等合译。《十地经论》是解释《华严经·十地品》的论典。此论内容是解释菩萨修行的阶位,论中谓十地融摄一切善法,初三地说世间..

十地经论义记

【十地经论义记】又作十地义记、十地论疏。隋代慧远撰,凡十四卷。乃注解世亲菩萨《十地经论》之作。本书初反覆说明《十地经论》所言的心意识,并以未见经文的阿梨耶识一语说明之。且谓阿梨耶识与心意识不同,阿梨耶..

十地断障证真

【十地断障证真】谓菩萨以无量智慧,观察觉了,三昧现前,得大法故,以法身为云,普周一切众生,具足自在,即断诸法中不得自在障,证业自在真如(一切业惑悉得解脱,而与真如之理相应)。..

十住

【十住】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,此为第一至第十位。此心安全于般若空理,曰住。这十住是:一、发心住:此位菩萨,发菩提心,修十信行。二、治心住:此位菩萨,修身口意三业,大悲一切有情。三、修行住:此位菩..

十使

【十使】十使又名十惑,亦名十根本烦恼。此又分为二种,贪嗔痴慢疑五者称五钝使,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只、戒禁取见五者称五利使。

十波罗蜜

【十波罗蜜】又作十胜行,或译为十度。修唯识行的菩萨,如何能证得大菩提大涅槃二种胜果呢?这要在十地中修十种胜行(十波罗蜜),断十重障,证得十种真如,而后始可证得转依,故十波罗蜜是证得二转依之因:十波罗蜜..

十信

【十信】菩萨修行的五十二阶位中,最初十位应修之十种心;此十种心在信位,能助成信行。全称十信心。略称十心。即:一、信心,一心决定,乐欲成就。二、念心,常修六念,念佛、法、僧、戒、施及天。三、精进心,闻菩..

十重唯识

【十重唯识】又作十门唯识,乃是唯识的十种层次。华严宗对一切诸法认为皆由一心所现,故说万法唯心。其义有十种不同,即:一、相见俱存唯识:虽有主观(见分)与客观(相分)之别,但二者皆由心识变现,故主观与客观..

十重障

【十重障】指十地菩萨所断的十种重障,略称十障。这十重障是:一、异生性障:依烦恼、所知二障分别起之种子而立异生性,障无漏之圣性,入初地见道断之。二、邪行障:所知障中俱生的一部分、及其所起而误犯之三恶行,..

十回向

【十回向】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,此为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。此位菩萨,上为求菩提,下为度众生,以所修善根回向法界,故立回向之名。此十回向是:一、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:此位菩萨,救护众生,离众生相。二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