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内容

报分

人能持行五戒十善,即能报得欲天之地位,及不坠人之地位,人境不须述,兹但述欲天。六欲天三藏法数云欲界六天:一、四天王天 东方持国天王,南方增长天王,西方广目天王,北方多闻天王。楞严经云:诸世间人,不求常..

信分(四)

一、信定散 信定散二途,定可忻而散可厌。二、信因果 信所修之因,所得之果。三、信业报 信所修之业,至所忻之报。四、信苦乐 信定散之业之因,苦乐之报之果,定实是乐,散实是苦。..

解分(四)

业必有报,报必由业,业者因而报者果。定因定果,散因散果,定是乐而散是苦,是故定业所获之报乐,散业所获之报苦也。定散 定、禅定,为心常住于一境也。散、散乱,为心恒攀缘于六境,些时不住也。定心是贤圣之修成..

八定

禅波罗密云八定:定即摄散归静之义,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,故云八定也。一、初禅天定 谓人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,忽觉身心凝然,运运而动,如云如影。又觉遍身毛孔气息,悉皆出入,入无积聚,出无分散,是名初禅天定。..

六行观

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云六行观:谓厌下苦粗障,欣上胜妙利,各有因果,依此六法修行,是名六行观。一、厌苦观 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,缘于贪欲,不能出离,是为因。若复思欲界报身,饥渴寒热,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,是为果..

报分

人能修世间禅定,必得色无色二天之报境。一、色界天 (一)初禅三天一、梵众天 梵,净也,以无染欲故。众,犹民也,谓此天,是初禅天主之民众也。楞严经云:世间一切所修心人,不假禅那,无有智慧。但能执身,不行淫..

八识缘境广狭

【八识缘境广狭】唯识宗所立的八识,其缘境有广有狭。即:一、眼识缘唯实唯量境,谓眼见色时,即有识生,能缘青、黄、赤、白等实有之色,称为性境(现前所有实见之境);此识对境,称为现量(见现前之色而能量度)。..

九十六种外道

【九十六种外道】佛陀住世前后,印度出现许多反婆罗门的沙门集团,后来佛教称之为外道,又称为九十六种异道。九十六种之说,诸经论有不同异说,一般说法,认为六师外道富兰那迦叶、末伽梨拘赊梨子、删阇夜毗罗胝子、..

九上缘惑

【九上缘惑】九种缘上界上地所起之惑。即见苦所断之邪见、见取见、戒禁取见、疑、无明,及见集所断的邪见、见取见、疑、无明等九种。即十一遍行中,除身、边二见外之九种。此九种于缘上之中且约界说,或唯缘一界,或..

九心轮

【九心轮】心对某一对象之一作用有九种,连续不断,循环如轮,称为九心轮。此九种作用为:一、有分心,即未接触对象以前,毫无知觉思惟之心。二、能引发心,即对对象能起强烈作用之心。三、见心,对对象起见、闻、嗅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