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妙法
梵语sapta sat-purusa-dharmāh。又作七法、七知、七善、七善法。即:(一)知法,乃知悉经中所说之法,即了解能诠之教法有十二部经之别。(二)知义,乃分别说法所表诠之义理..
梵语sapta sat-purusa-dharmāh。又作七法、七知、七善、七善法。即:(一)知法,乃知悉经中所说之法,即了解能诠之教法有十二部经之别。(二)知义,乃分别说法所表诠之义理..
谓邪见、我见、常见、断见、戒盗见、果盗见、疑见等七种妄见。不解正理,以非为是,以邪为正,不正确之推度坚执,称为见。邪见者,否定善恶、因果之理。我见者,不知此身为..
指七种修慈悲观之境。五停心观中第二为慈悲观,用意在使多瞋众生修慈悲以对治瞋毒。其所行之境有七,以三乐(上乐、中乐、下乐)与之,是为七周行慈。周者,周遍之义,乃于..
全称七夜待大事。于每月十七至二十三日中,以七夜之月各配以六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,每夜住各尊之三昧而礼拜,祈诸愿成就。十七日为千手观音、十八日正观音、十九日马头观音..
(一)指律、法相、三论、华严、天台、真言、禅等七宗。是于八宗中去俱舍、成实宗,更加禅宗而成。[元亨释书卷二十七] (二)指禅宗之七派。禅宗自六祖慧能以后,分为曹洞、..
谓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罪、福、因缘等七者不可避。据法苑珠林卷六十九载:(一)生不可避,指依前世善恶之业因,苦乐之生不可避。(二)老不可避,指生者不可避老。(三)病不可避,..
古代僧院中澡浴必备之七样物品。即:然火、净水、澡豆、酥膏、淳灰、杨枝、内衣。据洞上伽蓝杂记载,澡浴之法当用七物除去七病,可得七福报。(参阅“七病”102) p99 ..
据北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载,佛于涅槃会上,告诸菩萨,住于大乘,知七善法,称为具足梵行。七知即:(一)知法,知十二部经能诠之法。(二)知义,知经中一切文字语言所诠之义..
全一卷。吴·支谦译。又作七智经。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。本经与(一)A.(Avguttara-nikāya,增支部)VII.64Dhammaū、(二)中阿含七法品善法经(大正藏第一册)、(三)增一阿..
禅林用语。有支离破碎之意。然亦用于赞赏自在通达无障碍之意。七或八表示多数。碧岩录卷一第九则赵州四门之本则评唱谓(大四八·一四九下):“才问着,却是极则相似;才拶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