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光大辞典

梵语杂名

佛光大辞典

全一卷。唐僧礼言集。又作悉昙字引。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。系收录日常使用之汉字对译梵语。语汇由身体各部分开始,色香味触、动静行止、数目、年时、鸟兽、药物、衣服、亲..

梵辅天

佛光大辞典

梵名 Brahma-purohita。又作梵富楼天。即色界初禅之第二天,为大梵天之辅相。旧名梵先行天,又称梵前益天,以在梵前恒思梵天利益,因以为名。梵辅天之天众皆为大梵天王之辅..

梵摩尼

佛光大辞典

梵语brahma-mani。意译净珠。即指宝珠。摩尼,为梵语mani 之音译,又作末尼,乃宝珠之总称;梵,离垢之意,今加“梵”字,以显其洁净。又大梵天王之如意宝珠,亦称梵摩尼。..

梵摩渝经

佛光大辞典

全一卷。又作梵摩喻经。三国吴·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(223~253)。收于大正藏第一册。内容叙述婆罗门梵摩渝(梵Brahmāyu)怀疑佛陀三十二相之真伪,后见到佛陀之..

梵摩难国王经

佛光大辞典

全一卷。又作梵摩难王经。译于西晋之时,译者不详。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。内容述说梵摩难国王不知其子均邻儒出家已证得阿罗汉,惟见其精勤粗食,遂对其供养异于僧众,佛陀乃..

梵线

佛光大辞典

为婆罗门所用庄严具之一种。据毗奈耶杂事卷一载,六群比丘执钵入城乞食时,见婆罗门身着梵线乞食者,多得美味,遂有仿效者。因而佛陀制定凡着梵线者得越法罪。越法罪为违越..

梵轮

佛光大辞典

巴利语 brahma-cakka。法轮之别称。有多种解释:(一)佛初成道时,梵天王请转法轮。(二)以佛为真梵,乃真梵王之力所转。(三)以能遣除诸烦恼。(四)因世人以梵为贵。(五)以佛..

梵箧印

佛光大辞典

指密教大随求菩萨“随求八印”中之第八,即一切如来随心真言印。其印相乃以两手之五指展开,左手上仰,置于胸前,右手覆于左手之上,两手相合,手掌稍微弯曲。又如般若菩萨..

梵坛

佛光大辞典

梵语brahma-danda,巴利语同。又作梵怛。意译为默摈、梵法、梵天法治、梵杖。乃对犯戒之比丘或比丘尼所行之一种治罪法。即不许与犯戒者言语,此系九种治罪法之一。据长阿含..

梵学津梁

佛光大辞典

约千卷。日本饮光慈云尊者编著。搜集梵字及梵语学习上之参考资料,以供学习之便,今流通于日本各地。全书计分成本诠、末诠、通诠、别诠、略诠、广诠、杂诠等七部。第一部收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