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
全一卷。唐代道宣撰。略称教诫律仪。又作行相法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。乃条录新学沙弥应遵奉之律仪。凡二十三章四六五条。卷首有自序,谓研钻义学之盛,诸善律仪渐趋废颓..
全一卷。唐代道宣撰。略称教诫律仪。又作行相法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。乃条录新学沙弥应遵奉之律仪。凡二十三章四六五条。卷首有自序,谓研钻义学之盛,诸善律仪渐趋废颓..
乃三轮之一。即佛说法开导众生,令反邪归正、破除烦恼。又作说法轮、口轮。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之三轮章载,教,即教示而令彼善滋生;诫,即诫勖而令其恶断灭;轮,具有摧伏..
即教宗与禅宗之合称。教宗,即根据佛陀所说之法而建立之宗派,如天台,华严等;禅宗,直接传承佛陀之心法,以教外别传、不立文字为特色之宗派。 唐代宗密、延寿等师,皆提..
(一)指圣教在经论中所显示之证据;又作文证。而对理论上之证明则称为理证。 (二)为教行、证行,或教道、证道之并称。(参阅“教证二道”4609) p4609 ..
教道与证道或教行与证行之并称。以言语宣说者,称为教;基于教说而实践者,称为教道或教行;而契合悟境真理之实践,则称证道或证行。合称为教证。 十地经论卷一以“阿含”..
比喻经教如镜。即以教为镜,修行观照,犹如照镜。谓依经教修行观照,即能开发智慧,明白自心;犹如吾人照镜,能看清自身面貌,藉以整顿仪容。又有“教药”一词,亦用来形容..
又作经体。即教法之体。于佛所说之教法,或俱舍七十五法,或唯识百法中,论定以何物为体者,称为教体。其说甚多,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据异部宗轮论等来判别各家之说,谓小..
教相门与观心门之并称。全称教门观门。简称教观。为天台宗就教义理论与修行实践方法而分判之二门。佛教圣典之各种说法,自形式、内容等观点加以分类、整理、批判,而穷究其..
全一卷。明代智旭(1599~1655)述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。概说天台教义枢要之化仪、化法四教及十乘观。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,因长幅难阅,乃改为书册。卷头有云(大四..
又作败种、败种二乘、焦种。大乘弹呵声闻、缘觉二乘为小乘,谓此二乘如草木之种子已败坏,或根已腐败,比喻其永不能成佛。二乘安于灰身灭智之涅槃,自认永不成佛,更无企求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