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光大辞典

得入

佛光大辞典

(一)即证得悟入佛道。维摩经卷中(大一四·五四四上):“诸佛秘藏无不得入。”法华经卷五(大九·四四上):“每自作是意;以何令众生,得入无上慧,速成就佛身?” (二)..

得大势明王

佛光大辞典

指大势至菩萨(梵名Mahā-sthāma-prāpta)。大势至又译为得大势。阿弥陀三尊之一,侍于阿弥陀之右胁。主佛之智门。菩萨之大智至一切处,故称大势至。密教中,其三昧耶形..

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

佛光大辞典

梵名Sva-bhāva-?uddha。为观自在王如来之异名,亦即阿弥陀佛之密号。略称得自性清净如来。系出自般若理趣经之如来名,然理趣经之梵本并无“得(梵prāpta)”字。理趣释卷..

得戒舍戒

佛光大辞典

即得戒与舍戒之并称。又作发戒失戒。发得律仪、不律仪及非律仪非不律仪三种之无表色,称为得戒;反之,舍失所得之戒体则称为舍戒。无表色,指于身中相续恒转,有招致乐果及..

得果

佛光大辞典

指三乘之圣者各达成自乘之果法。如声闻乘观四圣谛,得入涅槃之果;缘觉乘观十二因缘,以证入辟支佛果;菩萨乘则修六波罗蜜行,以求无上菩提、度一切众生。华严经探玄记卷一..

得度

佛光大辞典

(一)蒙受教化,渡越生死之海,而达于涅槃之彼岸。引申为剃发出家;以出家入道为到达彼岸最初阶梯之故。印度原有不满十二岁未得父母允许,或诸种疾病者不得出家之限制。摩诃..

得格巴哈都尔

佛光大辞典

(Tegh Bahadur, 1621~1675)印度锡克教第九代祖师。原名蒂格马尔(Tyag Mal),因于反对蒙兀儿王朝之战斗中屡建奇功,而得“得格巴哈都尔”(意为勇敢之剑)之称号,后蒙..

得病十缘

佛光大辞典

即得病之十种因缘。据佛医经载,即:(一)久坐不食,(二)饮食无节制,(三)多忧愁,(四)过度疲劳,(五)淫欲,(六)瞋恚,(七)忍大便,(八)忍小便,(九)制上风(忍呼吸),(十)..

得益分

佛光大辞典

即唐代善导于观无量寿佛经疏中,将观无量寿经(略称观经)王宫会之经文重新分科所分出之一科。观经共有王宫会与灵山会(耆阇会)二会,王宫会占全部经文之大半。历来科判经..

得恁软顽

佛光大辞典

禅林用语。贬指不灵活、暮气沉沉之修行者。为责骂修行僧缺乏气魄之语。从容录第八十则(大四八,二七八中):“牙云:‘打即任打,要且无祖师意。(得恁软顽)’” p4553 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