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佛教学术丛刊
凡一○○册。张曼涛主编。大乘文化出版社刊于民国六十五年(1976)。乃汇集民国以来六十余年间,佛教研究之各家论述而成。内含六祖坛经研究论集、大藏经研究汇编、唯识学的..
凡一○○册。张曼涛主编。大乘文化出版社刊于民国六十五年(1976)。乃汇集民国以来六十余年间,佛教研究之各家论述而成。内含六祖坛经研究论集、大藏经研究汇编、唯识学的..
梵语pratyaksa。即显现于眼前或于目前存在之意。又称现在前。依成唯识论卷九所说,就欲界入见道者而言,色、无色之上二界为不现前界,欲界则为现前界。对四方僧伽而言,常..
三种三宝之一。历史上实存之佛,即指于印度成正觉之佛身释尊为佛宝;佛陀之正觉内容、所说之法为法宝;修学佛所说之教并传诸后世之僧团为僧宝。[教授戒文](参阅“三宝”..
僧物之一种。“四方僧物”之对称。乃现前僧能受用者,即由施主施与现前僧众之衣食等生活物质,或已亡比丘之遗物等。摩诃僧祇律卷二十八载,属于现前僧之物有:我施之衣、衣..
梵语abhimukhī-bhūmi。音译阿比目佉普。为菩萨乘十地之第六。即此地系真如净性显现之位,故有此称。又作现在地、目见地。又成唯识论卷九载,现前地,住缘起智,引生无分..
为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九所说之八种譬喻之一。于解释事理时,若取现在之事实以作譬喻,称为现喻。如说众生之心性犹如猕猴,即为一例。此乃取目前一般较易为人理解之事实,..
为日本密教所特用之名词。又作随机曼荼罗。相当于现代图画,意谓流行于现代之曼荼罗。又意谓于图画中表现出诸尊尊形及列位。狭义而言,指空海携回日本之神护寺(高雄)、东..
凡八卷。日本菩提华祥瑞(1750~1823)撰。略称曼荼罗便览、诸尊便览。就现图两界曼荼罗,分各尊之梵号、密号、种子、三昧耶形、尊形、印相、真言等七项,依经轨或口传等之..
梵语pratyutpannādhvā,巴利语 paccuppannāddhā。又作现在、现世、现生。略称现。三世之一。相对于“过去世”与“未来世”。亦即介于过去与未来之间;相对于尚未生起作..
指十二因缘中之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等五者。据华严经疏卷三十九、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六十六等载,以十二因缘配于三世因果,即以无明与行二者为过去之因;爱、取、有三者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