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光大辞典

昆仑嚼生铁

佛光大辞典

禅林用语。原谓囫囵嚼生铁,既咬不动,又索然无味;于禅林中,转意为完全不加分别思索。虚堂和尚语录卷一(卍续一二一·三三○下):“僧问:‘(中略)只如灵山密付,还许..

崔致远

佛光大辞典

(857~904?)唐代之新罗文豪。庆州(庆尚北道)沙梁郡人。字海夫,号孤云。善诗能文,好游名山,且笃信佛教。年十二至我国。于僖宗乾符元年(874),年十八即被举为进士,..

崔浩

佛光大辞典

(381~450)北魏宰相。清河(山东)人,字伯渊。从其父崔宏受经史百家之学,志于实现儒家政治社会之理想。泰常八年(423)以太宗驾崩而卸官。其后,与道士寇谦之交结,同..

常不轻菩萨

佛光大辞典

常不轻,梵名Sadāparibhūta。又作常被轻慢菩萨。略称不轻菩萨。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所说之菩萨,系过去威音王佛灭后像法时出世之菩萨比丘,即释尊之前身。此菩萨每见比..

常光

佛光大辞典

佛所具三十二相之一。即常围绕佛菩萨身边,昼夜恒照之光明。又称圆光、丈光、常光一丈、常光一寻。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谓,面各一寻,周匝佛身,昼夜常照之光明,称为常光。..

常在灵鹫山

佛光大辞典

又作常在灵山。指释尊之肉身,虽以八十岁为期而入涅槃,然其法身却常于灵鹫山说法。灵鹫山,因系释尊说法之地而著名。此语载于法华经卷五寿量品(大九·四三下):“因其心..

常行三昧

佛光大辞典

天台宗所立四种三昧之一。又作般舟三昧。即依般舟三昧经,于七日乃至九十日中旋绕行道以期见佛之修行方法。文殊般若经所说之“一行三昧”为“常坐三昧”,相对于此,常行三..

常行三昧堂

佛光大辞典

即依般舟三昧经,以阿弥陀佛为本尊,为修念佛三昧所设之堂舍。略称常行堂。又作常行佛立三昧院、般舟三昧院、阿弥陀三昧堂。般舟三昧法始行于东晋慧远,其庐山般若台精舍即..

常住

佛光大辞典

(一)梵语nitya-sthita。略称常。为“无常”之对称。意指绵亘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,恒常存在,永不生灭变易。胜鬘经自性清净章、北本涅槃经卷三十四等,均谓如来法身常住不..

常住心月轮

佛光大辞典

指吾人本有常住之菩提心,如同清净圆明之满月。于密教金刚界,观想吾心为清净之月轮,离诸烦恼垢、能执、所执;依此观法,照见本心,开显智慧,使客尘所翳之菩提心,得以湛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