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藏法数

五种菩提

三藏法数

[出大智度论]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。华言道。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。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发大心。名为发心菩提。(十信者。信心。念心。精进心。慧心。定心。不退心。..

五种性

三藏法数

[出四教仪]种者能生之义。性者不改之义。性有三种不同。有理性之性。有性分之性。有数习之性。此之五种。乃数习性分之性也。以由菩萨修观断惑。证理历位。从十住至于等觉。..

五性成佛

三藏法数

[出华严经疏]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。根性不定也。谓若近声闻。则习声闻法。若近缘觉。则习缘觉法。若近菩萨。则习菩萨道。习声闻觉之法者。沉滞小果。不乐度生。不求佛道..

寄位五相

三藏法数

[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]一寄位修行相谓善财初见文殊。寄十信之位。智明生信。发菩提心。依此而起净行。参诸善友。修远离法。见诸法空。顿圆自性。发足南行。顺智光明。是名寄..

五停心

三藏法数

[出天台四教仪]停者止也。谓修此五法。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。一多贪众生不净观多贪欲之人。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。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。令其贪着之心不起。故云多贪众生不..

五忍

三藏法数

[出仁王护国经]一伏忍伏即隐伏。忍即忍可。又安忍也。谓地前三贤之人。未得无漏。未能证果。但有智故。能伏烦恼而不能断。故名伏忍。(三贤者。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。无..

观身五种净

三藏法数

[出析玄记]一种子不净种子不净有二。一者内种。谓观此身。从昔烦恼业生。二者外种。谓揽父母遗体而成此身。以是观之。此身内外因种。实为不净。大智度论云。是身种不净。非..

五蕴

三藏法数

[出大乘广五蕴论]蕴者积聚之义。谓众生由此五法积聚成身。复因此身积聚有为烦恼等法。能受无量生死也。亦名五阴者。阴即盖覆之义。谓能盖覆真性也。翻译名义云。积集有为。..

五种僧

三藏法数

[亦名五僧差别出显宗论]一无耻僧毁犯禁戒。不守真风。形预僧流。行过俗务。是名无耻僧。二痖羊僧谓于三藏教。无所了达。譬如痖羊。无辩说用。是名痖羊僧。(三藏教者。经藏..

五种不应施

三藏法数

[出法苑珠林]一非理求财谓不顺理所得财物。是不净物。故不应施与人也。二酒及毒药谓酒及毒药。能令众生狂乱失命。故不应施与人也。三罝罗机网罝。菟网也。罗鸟网也。机。机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