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藏法数

听法五种不作异意

三藏法数

[出瑜伽师地论]论云。谓诸菩萨。欲从善友听闻法时。于说法师有五种处。不应作异意。当以纯净心。属耳而听也。一于坏戒不作异意谓若听法时。须一心信受。不可起念此说法师破..

五心

三藏法数

[出宗镜录]一率尔心率尔犹卒然也。谓人一念之心。初对于境。卒然任运而起。未分别善恶。是名率尔心。二寻求心谓人一念之心。既对于境明了。即推寻求觅而生分别。是名寻求心..

治五种染

三藏法数

[出华严经疏]一持戒治破戒染谓修菩萨行者。能持诸戒律以净身心。制伏过非。则离一切破戒之污染也。二入禅治贪欲染谓修菩萨行者。修习禅定。安心理境。寂静无为。则离一切贪..

修净土五念门

三藏法数

[出无量寿经论]一礼拜门谓修净土之人。清净身业。面对阿弥陀如来。一心翘勤。恭敬礼拜。愿生彼国。是名礼拜门。(梵语阿弥陀。华言无量寿。)二赞叹门谓修净土之人。清净口业..

五种忏悔

三藏法数

[出小弥陀忏]普贤观经云。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。当修行五事。即是名忏悔也。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。但当存心忆念正理。不谤三宝。不于修梵行人作恶..

忏悔五法

三藏法数

[出圆觉略疏钞]忏。梵语具云忏摩。华言悔过。今云忏悔者。华梵兼称也。谓比丘有罪。须请大比丘为证。具此五法而行忏悔也。(梵语比丘。华言乞士。大比丘。即上座也。)一袒右..

五悔

三藏法数

[出天台四教仪]五种皆称悔者。以其皆能灭罪故也。忏悔。则灭峰口意所作之业。劝请。则灭波旬请佛入灭之罪。随喜。则灭嫉他修善之愆。回向。则灭求生三界之心。发愿。则灭修..

礼拜五功德

三藏法数

[出增一阿含经]一端正谓因见佛相好。发欢喜心而生竭仰。以此因缘。来世即得相貌端正也。二好声谓因见如来相好已。三称佛号南无如来。以此因缘。来世得好音声也。(梵语南无..

内五法

三藏法数

[出难提释经]经云。佛于俱舍犁国坐夏将竟。难提以久不见佛。特往瞻礼。佛告难提云。汝若见我。若不见我。常当行内五法。然此五法。亦名内五事。皆称内者。以此五法。皆从心..

五种善根发相

三藏法数

[出修习止观坐禅法要]一息道善根发相谓修禅之人。由先数息而修止观。故得身心调适。妄念皆止。因是自觉渐渐入定。泯然空寂。或经一日二日。乃至一月二月。不退不失。即于定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