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德勒

Alfred Adler,一八七○年~一九三七年。奥地利出生的精神医学家、心理学家。一八九五年、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,一九○二年、与佛洛依德(Sigmund Freud,一八五六年~一九三九年)一同从事精神分析的研究。但对佛洛依德提倡泛性欲说的观点,逐渐投以批判的眼光,二人的见解分歧是在一九○七年因阿德勒自行出版的一书,而正式浮出台面。一九一一年,脱离佛洛依德学派。其后,出版,将他个人的学说命名为“个体心理学”(individual psychology)。一九一四年、发行。一九二六年、赴美。一九二八年、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。亦积极展开演讲活动,据说其温和且富幽默的口吻,深深扣住许多听众的心弦。阿德勒提倡不同于佛洛依德的理论,驳斥神经癥的原因是出在性沖动的压抑;并且从目的论的观点提出一项主张,认为驱使人产生行为的最主要动机并非性沖动,而是出自试图补偿自己器官缺陷所造成劣等感的一种优越欲,即所谓的“权力意志”。人是一种不断追求优越与成功的存在。优越感是与人天生俱备的劣等感呈表里的关系,无劣等感则无从产生想要打开现状的欲求。因此,规范人类行为的最大主因并非佛洛依德所说的性沖动,而是出在劣等感补偿作用的优越欲。在阿德勒提倡的“个体心理学”中,又反对佛洛依德的本能论、生物学主义的见解,由重新将人看做是社会性的存在,而重视家庭因素及生活方式对个人的人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。亦即认为,人是各个不同的存在个体,按照与生俱来的身体特质及教育环境、生活模式的不同,而逐渐形成独自的统一人格。并在理解儿童的正常发展上,谈到社会情感,亦即公共的、共同体的情感才是一项重要指标。关于以上各点,在其代表作之一的(一九三○年)中,皆有详述。

热门词典

苾刍

释氏要览

梵语也。是西天草名。具五德。故将喻出家人。古师云。苾刍所以不译者。盖含五义故。一者体性柔软。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语粗犷故。二引蔓旁布。喻出家人传法度人连延不绝故。三..

八藏

释氏要览

菩萨处胎经云。胎化藏。中阴藏。摩诃衍藏戒律藏。十住菩萨藏。杂藏。金刚藏。佛藏。是为释迦文佛经法具是矣○若今安置经律论处名藏者梵云俱舍。此言藏。谓。库府之总称也。..

赴请

释氏要览

(宣律师云。下之赴上曰赴。上之赴下曰讣)。今之赴请仪式。行香定座之事。皆道安法师布置也。南山钞。有赴请设则篇。文多不录。大凡若到施主家视之。或未安佛像及圣僧座。..

法主

释氏要览

阿含经云。佛为说法主。今古皆以说法知法之僧。为法主。如僧睿。谓僧导曰。若当为万人法主。宋孝武敕道。猷为新安寺镇寺法主。..

鄙喻

释氏要览

法句经云。佛言。为沙门不念精进。摄身口意三毒。垢秽充满胸怀。如洗足水不。可复用(谓不可用馔食)又云。虽为沙门。口无诚信。心性刚强。曾受恶名。亦如澡盘。不堪盛食(..

八能

释氏要览

高僧真观。有八能谓义。导。书。诗。辩。貌。声。棋。

比丘称良福田

释氏要览

报恩经云。众僧者。出三界之福田。谓比丘具有戒体。戒为万善之根。是故世人归信供养种福。如沃坏之田。能生嘉苗故。号良福田。..

比丘

释氏要览

梵语云。比丘。秦言乞士。谓上于诸佛乞法。资益慧命。下于施主乞食。资益色身○肇法师云。因果有三名。一名怖魔。即因出家时魔宫震动故。至果上名杀贼(有云。出家者具正信..

八风

释氏要览

利。衰。毁。誉。称。讥。苦。乐(又云世八法)○佛地论云。得可意事名利。失可意事名衰。不现前诽拨名毁。不现前赞美名誉。现前赞美名称。现前诽拨名讥。逼恼身心名苦。适..

八达

释氏要览

高僧支学龙。博通内外。阮胆等名士。并为知己。呼为八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