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事钞文义决通意

亦名:文意决通义

行事钞·序:“第五,文义决通意。(一,通叙立教之源)夫理本绝名,故立名标其宗极。名随事显,故对事而备斯文。(二,别明律藏之缺)(一、考昔遗缺)然考斯律藏,言事并周。但为年代渺邈,声彩靡追。法为时移,事多残阙。加以五师捃拾,情见不同。重由翻译失旨,妄生构立,又为钞写错漏,相承传滥。(二、显今决通)(一、叙意通标)所以至于寻究,纷虑良多。今总会之,以通其大见。(二、别示诸例)若文义俱阙,则可举一以例诸,或就理有而成前事。或在文虽具,而于义有阙,便以义定之,故论言以理为正故也。或义虽必立,当部无文,则统关诸部以息余谤。(三、评量可否)((一)明不能)然文义决通,诚难废立。自非深明律相,善达开遮。不然,便有累于自心,固无益于他境。故律云,文义俱同,文同义异,文异义同,文义俱异。具舒进止,不劳叙释。((二)示堪能)然决判是非者,必总通律藏之旨,并识随经之文。如上六师所明,乃可究斯教迹。故十诵云,比丘有三事决定知毗尼相:一、本起,二、结戒,三、随结。应思惟观察二部戒律并及义解、毗尼、增一。开遮轻重,如五大色是不净遮,非色净不遮。如是等,筹量本末已用也。明了论亦云,比丘能知五相,名解毗尼,不看他面。文略同上,广如彼说。”(事钞记卷二·一八·三)

热门词典

不可学迷唯事开忘

南山律学词典

亦名:可学事有迷开忘戒本疏·持犯方轨:“但事是可学,想疑忽生,缘而不了,圣不制罪;罪是可学,若有迷者,皆结其罪。”行宗记释云:“所以唯事开忘者,事是临境造修,有..

不共住如前后犯亦尔

南山律学词典

亦名:不得共住如前后亦如是子题:同住疑、重犯疑戒本疏·四波罗夷法:“初云,若比丘犯一一法,乃至不得共住如前者,释同住疑也。时人疑意,但言犯者不共住,不知何等不共..

中人掷石

南山律学词典

子题:十三步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中人掷石者,不健不羸人,尽力掷至落处;不取转处。诸师评之,一十三步。”资持记释云:“十三步,计七丈八尺。”(事钞记卷二○·二三..

世界语言有三

南山律学词典

子题:邪心中语、慢心中语、名字语行事钞·受戒缘集篇:“智论云,凡夫始学,邪心中语;那含果人,慢心中语;罗汉果者,名字语也。如此自知心之分齐,得佛净戒亦有分齐。故..

不可学迷与不学无知

南山律学词典

子题:不可学迷、随作犯根本更增无知罪、学人开迷、学具二义、学教、学行戒本疏·持犯方轨:“佛立教相,止为奉行,若但读诵,非本意也。然受戒后,勤学教行,于诸事法,明..

不受食戒所受境

南山律学词典

亦名:受食之所受境、所受食境资持记释云:“了论,上二句简除,谓自及同类,皆非能授。余下,正示,三类,即人、非人、畜;文取解知,必具三种,不具不成。多论,人中不通..

不共住四义

南山律学词典

亦名:灭摈四义戒本疏·四波罗夷法:“如多论中四解:一、既坏道法,无所住用,摈出众外,生天龙鬼神信敬心故。二、现佛法无爱无憎,清净者共住,不净者摈出众故。三、为息..

不足数体是相非

南山律学词典

亦名:体是相非不足数、体是事违不足数子题:不足数四分六人、不足数所为作羯磨人、不足数神足在空、不足数隐没人、不足数离见闻、不足数别住、不足数戒场上、不足数痴钝人..

不学无知罪分位别解

南山律学词典

子题:不学罪通渐顿、无知罪唯局渐、不学结吉罗、无知罪重轻、不学罪出处行事钞·持犯方轨篇:“(一、正明渐顿)(一、不学通渐顿)不学之罪,通有渐顿。如要心可学境上作..

不受食戒释名

南山律学词典

资持记·释释相篇:“名中,比丘凡食,必从人受,故违此教,名不受食。然受兼手口,食通四药。”(事钞记卷二四·六·一九)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