胜鬘经

梵名 ?rīmālā-sijha-nāda-sūtra。全一卷。南朝刘宋求那跋陀罗(梵 Gunabhadra, 394~468)译。全称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。又称师子吼经、胜鬘师子吼经、师子吼方广经、胜鬘大方便方广经。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。本经为大乘如来藏系经典中代表作之一。内容叙述胜鬘夫人对释尊立十大誓愿、三大愿,并自说大乘一乘法门,阐释圣谛、法身、如来藏等。

经中认为三乘之教归于大乘之一乘,得一乘即得如来法身。众生虽被烦恼所缠,然其本性清净无垢,与如来同等,故皆具有如来之性(佛性、如来藏)。且以如来藏为基础,即使在生死轮回之世界,亦有获得涅槃之可能。本经之一乘思想,即是承继法华经者,而成为大乘佛教之重点所在。又本经之特色乃在以在家妇人说法,故与维摩居士所说之“维摩经”,并为大乘佛教在家佛教之代表作。于天台宗所立藏、通、别、圆四教中,本经被摄于别、圆二教;而于华严宗所立小乘、始、终、顿、圆等五教之中,本经被摄于终教中。

全书共分十五章,包括如来真实功德、十受、三愿、摄受、一乘、无边圣谛、如来藏、法身、空义隐覆真实、一谛、一依、颠倒真实、自性清净、真子、胜鬘等。本经之异译本有北凉昙无谶所译之胜鬘经一卷,及菩提流志改译之“大宝积经”第四十八会胜鬘夫人会,然仍以求那跋陀罗译本最为流通。注释书甚多,现存有净影慧远之胜鬘经义记(缺下卷)、吉藏之胜鬘宝窟、窥基之胜鬘经述记,以及日本圣德太子之胜鬘经义疏;其他另有敦煌出土之注疏三部等。本经梵文原典已散佚,可提供片段之梵文者,唯于“宝性论”、“大乘集菩萨学论”中可见一二。[大乘密严经卷上、出三藏记集卷二、开元释教录卷五、卷十] p4871

热门词典

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

佛光大辞典

为密教修法之一。乃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者所得之灌顶。得此灌顶,可证一切诸佛之一切智智瑜伽自在,能作一切如来诸平等事业,成就大悲毗卢遮那之一切身口心金..

一切如来眼色如明照三摩地

佛光大辞典

即佛眼三摩地。密教金刚界如来为使一切阿阇梨所修行法事、智慧、意愿能通达无碍,一切诸明悉皆成就,速得大金刚阿阇梨位法性大日之身,令一切见者皆悉礼足,降伏欢喜,故住..

一千七百则公案

佛光大辞典

乃泛指禅宗无数则公案。“一千七百”并非实数,系根据景德传灯录中所载之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法机缘而来。 p2

一切智船

佛光大辞典

指一切智慧之舟,乃喻佛为舟筏,度人达彼一切智之地。教行信证文类卷二(大八三·五九九下):“能竭愚痴海,能流入愿海;乘一切智船,浮诸群生海。”此乃赞叹弥陀之悲愿如..

一刀三礼

佛光大辞典

信仰虔诚者,于奉造佛像时,为表示其虔敬,每刻一刀礼佛三次,称为一刀三礼。此与写经时之“一字三礼”、画像时之“一笔三礼”其义相同。 p2 ..

一大藏教

佛光大辞典

指以释迦佛所说之经、律、论三藏教法,为全佛教之教说,故称一大藏教。碧岩录第二则(大四八·一四一中):“设使三世诸佛只可自知,历代祖师全提不起,一大藏教诠注不及,..

一切世间难信之法

佛光大辞典

指无上甚深微妙之法,广大而难以言说,故为一切世间众生所难以信受奉行者。阿弥陀经(大一二·三四八上):“为诸众生,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。”又法华经序品(大九·三下..

一七日

佛光大辞典

中阴七七(四十九日)之一。又作初七日、所愿忌、始善忌、哭添忌。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。[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] p1 ..

一人作虚

佛光大辞典

禅宗公案名。空谷集卷六(卍续一一七·三一六上):“僧问兴化:‘多子塔前,共谈何事?’化云:‘一人传虚,万人传实。’”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,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..

一上神通

佛光大辞典

(一)指一回、一度之神通。(二)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。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。指佛神通、大神通、最上神通等。在小乘佛教中,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;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