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字

梵天所制作之文字之意。系古代印度所通行之文字。亦即由梵书(Brāhmī)字母发展而成之悉昙文字。依据印度之传说,梵字为梵天所创造,然依近代研究,梵字与现今欧洲所通用文字之原形腓尼基(Phoenicia)文,皆属闪族(Semitik)语系。系西元前八百年顷,印度商人在美索布达米亚(Mesopotamia)地方,与亚拉姆语(Aramaic)接触,结果将闪族之二十二字母传入印度,再由婆罗门等整理充备,推定至西元前五百年顷,始完成四十七字母。

梵字之书写,本由右向左横书,后则变成由左向右横写,且其书体由于时代及地方不同而渐次变异。西元一世纪顷,北方倾向于用方形;南方则倾向用圆形。至第四世纪顷,两者之间遂产生明显之区别。北方系于第四至第五世纪,发展成为笈多(梵 Gupta)文字,更至第六世纪而作悉昙文字。此外,复产生种种文字,如七世纪起于中印度之那轧利(梵 Nāgarī)文字,八世纪之下拉大(梵 ?āradā)文字,终至第十一世纪完成现今出版梵本所用之梵字,即天城体(梵 Deva-nāgarī)文字。至第六世纪以后,传于西藏、西域等者,即成为其特种之文字。

至于南方系文字,亦发展出诸种文字,如箧冠文字、卡那拉(梵 Kānara)文字、帖如固(Telugu)文字、羯[食*夌]伽(梵 Kalivga)文字、各兰特哈(Grantha)文字、嗒米录(Tamil)文字、瓦帖录土(Vatte?uttu)文字等;现今写经及刊本所用之锡兰、缅甸、泰国、高棉等之文字,均属南方梵书系统。然除前述北方、南方系之梵字外,亦有属梵书(梵字)以外系统之文字,如方广大庄严经卷四示书品所列梵寐书等六十四书、耆那教典之十六字母等即是。[慧琳音义卷二十六、悉昙藏卷一、C. Bendall: Catalogue of the Buddhist Sanskrit Manuscripts, palaeographie; M. Monier-Williams: A Sanskrit-English Dictionary, introduction; Rhys Davids: Buddhist India; T. Watters: On Yuan Chwang, vol.I; R. Hoernle: Manuscript Remains of Buddhist Literature found in E. Turkestan, general introduction](参阅“梵书”4636、“悉昙”4564) p4630

热门词典

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

佛光大辞典

为密教修法之一。乃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者所得之灌顶。得此灌顶,可证一切诸佛之一切智智瑜伽自在,能作一切如来诸平等事业,成就大悲毗卢遮那之一切身口心金..

一切如来眼色如明照三摩地

佛光大辞典

即佛眼三摩地。密教金刚界如来为使一切阿阇梨所修行法事、智慧、意愿能通达无碍,一切诸明悉皆成就,速得大金刚阿阇梨位法性大日之身,令一切见者皆悉礼足,降伏欢喜,故住..

一千七百则公案

佛光大辞典

乃泛指禅宗无数则公案。“一千七百”并非实数,系根据景德传灯录中所载之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法机缘而来。 p2

一切智船

佛光大辞典

指一切智慧之舟,乃喻佛为舟筏,度人达彼一切智之地。教行信证文类卷二(大八三·五九九下):“能竭愚痴海,能流入愿海;乘一切智船,浮诸群生海。”此乃赞叹弥陀之悲愿如..

一刀三礼

佛光大辞典

信仰虔诚者,于奉造佛像时,为表示其虔敬,每刻一刀礼佛三次,称为一刀三礼。此与写经时之“一字三礼”、画像时之“一笔三礼”其义相同。 p2 ..

一大藏教

佛光大辞典

指以释迦佛所说之经、律、论三藏教法,为全佛教之教说,故称一大藏教。碧岩录第二则(大四八·一四一中):“设使三世诸佛只可自知,历代祖师全提不起,一大藏教诠注不及,..

一切世间难信之法

佛光大辞典

指无上甚深微妙之法,广大而难以言说,故为一切世间众生所难以信受奉行者。阿弥陀经(大一二·三四八上):“为诸众生,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。”又法华经序品(大九·三下..

一七日

佛光大辞典

中阴七七(四十九日)之一。又作初七日、所愿忌、始善忌、哭添忌。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。[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] p1 ..

一人作虚

佛光大辞典

禅宗公案名。空谷集卷六(卍续一一七·三一六上):“僧问兴化:‘多子塔前,共谈何事?’化云:‘一人传虚,万人传实。’”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,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..

一上神通

佛光大辞典

(一)指一回、一度之神通。(二)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。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。指佛神通、大神通、最上神通等。在小乘佛教中,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;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