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网经

(一)西藏名 Chos-kyi rgya-mo savs-rgyas rnam-par snav-mdsad-kyis byav-chub sems-dpahi sems-kyi gnas b?ad-pa lehu bcu-pa。凡二卷。全称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。又作梵网经菩萨心地品、梵网戒品。相传为后秦鸠摩罗什译,然未能确定。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。系说明菩萨修道之阶位及应受持之十重四十八轻之戒相。其广本之卷数,有诸多异说,据僧肇梵网经序所载,凡六十一品百二十卷,此为第十品。盖以大梵天王之因陀罗网,重重交错无相障阂,诸佛之教门亦重重无尽,庄严法身无所障阂,一部所诠之法门重重无尽,譬如梵王之网,故称梵网经。

上卷为释迦佛于第四禅天普接大众,使归莲华藏世界之紫金刚光明宫中,向台上卢舍那佛请问菩萨之行因,卢舍那佛乃对千百之释迦广说十发趣心、十长养心、十金刚心等三十心及十地等四十法门。下卷则论及菩萨戒,列举十重禁戒、四十八轻戒;系释迦佛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之菩提树下所揭示。此经被视为大乘律之第一经典,颇为中国、日本佛教界所重视。尤以日僧最澄以本经为依据,处断当时有关戒律之问题。此经内容异于小乘律,无出家、在家之区别,而主张众生依照共通之戒,并以佛性之自觉为其特色。

此外,本经系卢舍那佛本说、释迦菩提树下重说,故被认为属于华严经之类。因流传、译著者之史实不详,且所载多引用他经,故亦被推定非译自梵夹,系于我国所伪造,编述时代约为刘宋末年。昔来本经多盛行下卷,称之为梵网菩萨戒经、菩萨戒本、多罗戒本、菩萨波罗提木叉经、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。本经之注释书甚多,如隋代智顗之菩萨戒义疏二卷、唐代明旷删补之天台菩萨戒疏三卷、唐代法藏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六卷、新罗义寂述菩萨戒本疏三卷等。[金刚顶经大瑜伽秘密心地法门义诀卷上、开元释教录卷四、显戒论卷中]

(二)巴利名 Brahmajāla-sutta。以巴利语书写,属南方上座部之经藏。相当于汉译长阿含卷十四梵动经、梵网六十二见经。梵网亦称见网法门,如渔夫用网捕鱼,以比喻网罗一切见解之意。本经之内容集二部而成。第一部系说世人从守持琐细卑近之戒律上赞叹如来,又言戒有小戒、中戒及大戒之分;第二部则叙述如来悟道,体现所说,为极难见微妙之诸法,吾人唯有依佛所说,方为真正之赞叹。因欲明此法,首先述说有关外道之六十二见,此六十二见含尽正统婆罗门及一般思想界诸说,佛不仅悉皆如实了知,并断诸执着。[T.W. Rhys Davids and J.E. Carpenter:The Dīgha Nikāya, vol. I](参阅“梵网六十二见经”4642) p4642

热门词典

一切如来宝冠三界法王灌顶

佛光大辞典

为密教修法之一。乃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者所得之灌顶。得此灌顶,可证一切诸佛之一切智智瑜伽自在,能作一切如来诸平等事业,成就大悲毗卢遮那之一切身口心金..

一切如来眼色如明照三摩地

佛光大辞典

即佛眼三摩地。密教金刚界如来为使一切阿阇梨所修行法事、智慧、意愿能通达无碍,一切诸明悉皆成就,速得大金刚阿阇梨位法性大日之身,令一切见者皆悉礼足,降伏欢喜,故住..

一千七百则公案

佛光大辞典

乃泛指禅宗无数则公案。“一千七百”并非实数,系根据景德传灯录中所载之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法机缘而来。 p2

一切智船

佛光大辞典

指一切智慧之舟,乃喻佛为舟筏,度人达彼一切智之地。教行信证文类卷二(大八三·五九九下):“能竭愚痴海,能流入愿海;乘一切智船,浮诸群生海。”此乃赞叹弥陀之悲愿如..

一刀三礼

佛光大辞典

信仰虔诚者,于奉造佛像时,为表示其虔敬,每刻一刀礼佛三次,称为一刀三礼。此与写经时之“一字三礼”、画像时之“一笔三礼”其义相同。 p2 ..

一大藏教

佛光大辞典

指以释迦佛所说之经、律、论三藏教法,为全佛教之教说,故称一大藏教。碧岩录第二则(大四八·一四一中):“设使三世诸佛只可自知,历代祖师全提不起,一大藏教诠注不及,..

一切世间难信之法

佛光大辞典

指无上甚深微妙之法,广大而难以言说,故为一切世间众生所难以信受奉行者。阿弥陀经(大一二·三四八上):“为诸众生,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。”又法华经序品(大九·三下..

一七日

佛光大辞典

中阴七七(四十九日)之一。又作初七日、所愿忌、始善忌、哭添忌。即人死后最初七天之忌日。[诸回向清规卷四追忌名数之次第] p1 ..

一人作虚

佛光大辞典

禅宗公案名。空谷集卷六(卍续一一七·三一六上):“僧问兴化:‘多子塔前,共谈何事?’化云:‘一人传虚,万人传实。’”盖真理乃各人所自悟自得,一涉及语言文字则失其..

一上神通

佛光大辞典

(一)指一回、一度之神通。(二)指最优越殊胜之神通。相对于小乘佛教所说之六神通。指佛神通、大神通、最上神通等。在小乘佛教中,神通表不可思议之神变;在禅宗则表日常行住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