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词典

无愠

佛光大辞典

(1309~1386)明初临济宗僧。浙江临海人,俗姓陈。字恕中,号空室。壮年登径山,投元叟行端剃发,未久于昭庆律寺受具足戒。后历参净慈寺之灵石如芝、资福寺之一元灵。复至..

无惭

佛光大辞典

梵语āhrīkya 或 ahrī。指做坏事不感羞耻。与“惭”对称。心所之名。俱舍七十五法之一,唯识百法之一。俱舍宗大不善地法之一,唯识宗随烦恼之一。即对诸功德不崇敬,又对..

无惭外道

佛光大辞典

为古代印度外道之一。此外道计执一切众生之罪福皆为大自在天所作,非人之业报所招感。自在天喜,则众生安乐;自在天瞋,则众生苦恼。人间之罪福,归于大自在天之主宰,人不..

无我

佛光大辞典

梵语anātman 或 nir-ātman,巴利语anattan。又作非身、非我。我,即永远不变(常)、独立自存(一)、中心之所有主(主)、具有支配能力(宰),为灵魂或本体之实有者。..

无我观

佛光大辞典

又作界分别观。为五停心观之一。谓观想身由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等六界所假合,以舍去我执之观法。[成实论卷十二灭法心品](参阅“五停心观”1144) p5088 ..

无戒

佛光大辞典

依法领纳戒体,称为受戒;受戒后毁坏戒体,称为破戒;自始未受戒者,称为无戒。无戒之僧,称为名字比丘(梵sajjā-bhiksu)。[十诵律卷一、俱舍论卷十五] p5087 ..

无所不至印

佛光大辞典

即密教胎藏界大日如来最极秘印。又作遍法界无所不至印、无所不至塔印、佛部率都婆印、大率都婆印、理塔印、毗卢遮那印、大日剑印、大慧刀印。以两手作未敷莲华合掌(十二合..

无所得

佛光大辞典

梵语aprāptitva。又作无所有。略称无得。为“有所得”之对称。谓体悟无相之真理,内心无所执着,无所分别。反之,执着诸法差别之相,堕入有无边邪之见,则称有所得。诸法..

无所有处

佛光大辞典

梵语ākicanyāyatana 或 ākijcanya-āyatana,巴利语 ākicaa-āyatana。谓厌患识无边处,修无所有处定,所感之异熟果;即超越识无边处定,观所缘皆无所有,思惟无所有之..

无所求行

佛光大辞典

菩提达磨二入四行说中,四行之一。谓既已发心,即不求一切世间欲乐、名闻利养,除上求菩提、下化众生之外,别无所求之态度与行为,称为无所求行。若有所求,则处处贪着,必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