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山
(一)位于江西宜黄县北约二十公里处。旧称吉水、荷玉山、梅山。唐末,本寂禅师(840~901)住锡此山。本寂受法于洞山良价,蔚成曹洞宗,以仰慕六祖慧能之德,遂以六祖所居之..
(一)位于江西宜黄县北约二十公里处。旧称吉水、荷玉山、梅山。唐末,本寂禅师(840~901)住锡此山。本寂受法于洞山良价,蔚成曹洞宗,以仰慕六祖慧能之德,遂以六祖所居之..
为唐末曹洞宗之曹山本寂禅师所说之三种修行境界。又作三然灯。然灯,指然灯佛,为过去佛之一,释尊于过去世之“因位”,尚为菩萨身时,曾从然灯佛受得最初成佛之记莂,经典..
唐代曹山本寂禅师(840~901)开示学人之三种方法。堕,即自由无碍之意。(一)披毛戴角之沙门堕,又作类堕,即投身迷界以救度众生,不拘圣教位,亦不受沙门之形式所束缚,超..
全一卷。唐代曹山本寂撰。君臣五位,系曹山基于其师洞山之偏正五位颂,配于君臣而成。即:(一)君,(二)臣,(三)臣向君,(四)君视臣,(五)君臣道合之五位,并以图示之。更以..
禅宗公案名。出自唐代曹山本寂禅师四禁颂之公案,系显示学人修道之理想方法。四禁即:莫行、不挂、何须、切忌四个否定禁止语句。五灯会元卷十三之禁偈曰(卍续一三八·二三..
禅宗公案名。唐代曹山本寂禅师以居丧期满比喻悟道时,心身脱落之自在境界。从容录第七十三则(大四八·二七三上):“僧问曹山:‘灵衣不挂时如何?’山云:‘曹山今日孝满..
禅宗公案名。又作曹山如井觑驴。唐代曹山本寂禅师说示法身妙用之譬喻。从容录第五十二则(大四八·二五九下):“曹山问德尚座:‘佛真法身,犹若虚空;应物现形,如水中月..
禅宗公案名。即引喻眉、目之关系以问答方式说明佛法,提示禅者应有之态度。曹山元证禅师语录(大四七·五二八上):“僧问:‘眉与目还相识也无?’师曰:‘不相识。’僧云..
(一)全称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。又称曹山本寂禅师语录。(一)全一卷。唐代僧曹山本寂撰。明代郭凝之、雪峤圆信共编。收录略传、示众、问答等。明末编集为五家语录之一部分。..
南朝梁武帝时东宫舍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因中书范缜不信鬼神、因果,作神灭论,谓形体、精神一体,形体灭,精神亦灭。思文乃作难范中书神灭论、重难范中书神灭论等,主张形体、..